APP手机版

标题: 从用户角度分析,产品需求的几种思想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乐正海宝    时间: 2016-1-8 03:04
标题: 从用户角度分析,产品需求的几种思想
从逻辑上看,需求是铁定优先于产品的。
人造产品需要有动机。动机明确的话,动机本身就是需求,动机不明确的话,如果是为打发时间、纯粹无聊,那么减缓焦虑、提供娱乐就是需求,根源可以追溯到七宗罪:傲慢、妒忌、暴怒、懒惰、贪婪、暴食及色欲。
从互联网产品去分析,可以看到许多产品都抓住了这几点人性或其衍生属性

某陌:之于色欲(表现为约炮)、贪婪(表现为占有欲)、傲慢(表现为身份炫耀)、妒忌(表现为占有欲)
某厨房:之于暴食(表现为过于追求美食享受)、妒忌(表现为羡慕别人的好厨艺)、贪婪(表现为希望学得更多)

某乎:之于傲慢(表现为知识冗余和信息不对等)、妒忌(表现为对知识持有者的”知识无关人身攻击“)、懒惰(表现为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降)、贪婪(表现为希望获得更多知识、猎奇)
某博:之于傲慢(高帅富白富美炫耀的事不少了)、妒忌(一帮自称屌丝的人天天意淫)、暴怒(过当的言论攻击、群体攻讦)、懒惰(放弃或减少了其他渠道的信息流动,不愿费力去追求是否被蒙蔽)、贪婪(微博刷新综合征)、暴食(深夜美食图总是各大营销号的必备手段,肯定有馋鬼留言,搞不好看着看着就泡面了)、色欲(好嘛全占)
其他产品可以一一列举。其实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自洽的理论,不管怎么说都能沾边,于是有人开始细分。比如区分心理需求、生理需求,心理需求又分社交需求、自然心理需求,社交需求又分私密社交、群组社交、传媒社交,私密社交还可以再区分图文载体、纯文字载体等等……
如此费劲,目的只有一个,”在有共识的认知水准上,促成一致讨论,并推动讨论直至出现结果“,也就是所谓共识。
细分之后,也就有了产品差异化,假如连用户群都精确一致的产品,图什么呢?

1、先反对“直接/间接”的说法。
如果用上这两个词,必定有一个作用对象,直接和间接是以什么为基准划分的?这个基准到底有无共识,是否稳定,能否清晰明确划定象限?
如果一个概念不能有清楚的解释方法,那么这个概念最终将成为他人理解真实思路的障碍——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有争议
2、其次,补充有关需求分级的思考。
需求可能无法划分直接间接,但可以划分前置、后置、关联等逻辑关系。
例如从“饿”这个人性需求谈起,有炊具是前置点其一,有嘴巴吃是后置点其一。
没有炊具,可以生吃,同样可以解决“饿”的需求,只是不够卫生、安全,没有嘴巴,可以导入肚脐眼直接灌肠,大面积表皮烧伤病人很多借助这种手段维持生命,一样能解决“饿”的需求,但若有嘴巴,恐怕没人愿意用这种方式解决需求。小鱼设计(www.yzipi.com):互联网的运营笔记!
烹饪食物的炊具,可以有烤、煎炸、蒸煮等方式,为了获得不同层次的味觉感受,需要前置点“对应的不同炊具”,解决对应的后置点“不同味觉享受的需求”。吃东西,可以有筷子、叉子、手抓等方式,也同样可以获得不同的进食体验。
在多种多层需求解决的同时,会有路径依赖的现象。一个人学习了一套固有方法后,如果没有特别的动力,很难主动更换别的方法,这种惯性导致了需求的稳定,当且仅当满足需求的方法以解决实务为出发点。




欢迎光临 APP手机版 (http://ent.minfish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